找到相关内容965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共业招感‧素食致祥

    健康和睦,又何乐而不为呢!Conversely, if we can change conditions at the cause, by not killing but instead loving...

    韦琪

    |共业招感#8231素食致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0873876.html
  • 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

    世界,不可或缺的是善良、道德、真诚、仁爱等无数积极、健康、向上的善缘。缔造和谐文明的世界不是某个人、某个家庭、某个民族、某个国家的事情,而是全世界、全人类的共同事业。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,从身边的善事...

    觉 醒

    |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1773881.html
  • 范丽珠: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?质疑宗教的理性选择研究范式

    中国宗教社会学的健康发展。  一、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  宗教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引起社会学家的关注,一些新的对宗教的研究渐渐被介绍出来。如何对现代社会的宗教现象加以合理的解释呢? 在宗教社会学的探讨中...

    范丽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873950.html
  • 方寸论——四祖道信示牛头法融

    一点钱,祈求健康,家庭和乐,或是有困难,得到加持保佑这些。所以介乎宗教迷信的方法也值得存在,我并不是否定那些,但那些毕竟是不得已,是暂时的。你想想,你这个困难结束了,你能保证以后就不再有困难了吗?没有...

    洪文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873951.html
  • 佛教哲学与京都学派:吴汝钧与赖贤宗对谈

    亦然,先有健康身体才有力量可以发出去。再提到形上学的层次来说,有精神的实体才有力量。儒家没有这个问题,因为儒家强调天德流行之道德实体,但是佛教之缘起性空如何能建立体呢?因此,我从那个时候就在想:如何在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973952.html
  • 当代台湾如来藏思想的诤议与响应

    主张「超形上学是不滞两边的辩证性中道」,「不滞于特定的形上学立场」和「不滞于特定的反形上学立场」,所以林镇国的立场是开放而宽容善解的,我觉得这样是比较起许多人的一破到底是远为为健康。我自己仍然走的是本体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574060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——“缘起模型”初探

    多半是从医学的观点看来是完全健康的人,弗兰克为他们所做的是生活意义的追寻之确立,而力图把他们导向在此意义下的「宗教更新」。在此意义下,心灵疗法是「医学牧师的职事」,意义治疗学善于把人引向高度价值领域,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174065.html
  • 法云法师:追寻的梦

    在内心祈祷菩萨,多多保佑慈母早日恢复健康。   确实母亲的善良和厚道深深影响了他和哥哥,但为什么生活总是加倍为难善良的人?   沉重的忧郁撞击着他,为了排遣愁绪,他开始与“杜康&...

    法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2774701.html
  • 佛教生态伦理核心及其现代诠释

    募得相当数额的资金以用于放生、宏法事业。此外,“素食”则是戒杀、护生的必然结果,“素食”不仅被科学证明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,也从客观上促进了珍爱动物、保护动物的作用。可以说,“戒杀”与“放生”、“护生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474755.html
  • 《中观精要》意趣蠡测——佛学大师更敦群培精神境界发凡

    脍炙人口、流传甚广的诗:“欢乐,痛苦交织的入世,临终也值得留恋;世间的人们,应努力为后人留下自己的作品。”[[2]]笔者认为,更敦群培大师出狱后的颓废和潦倒,难以恢复健康、振作精神投入事业,以至于于...掌控”。中观学的此学说,也决非人们所指责的那样,表明了佛教系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。认识和掌握因果法则和缘生特性,并顺势造福于人类,是人类自信的表现,是人类自强不息,文明健康发展的原动力;而以无明为特征,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274924.html